网站首页
新医新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医新闻 -> 正文

奋战在一线 | 使命担当 在战疫中拼搏的新医人

发布日期:2022-11-13  点击量:

使命担当 战“疫”方舱

为缓解方舱医院的防控压力,新疆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的医学生们主动请缨,积极参“战”,用行动书写多彩青春。

“我是一名党员,一名医学生,任何一个身份都不允许我退缩不前。”学生胡嘉伟说。听说新建的方舱需要医学生当志愿者协助工作,他们宿舍的同学一起报了名。

“今天怎么样?咳嗽好些了吗?”博士生戴进关切地询问患者。作为呼吸专业的博士生,戴进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他每天的任务是,巡查患者、问诊、查体,根据病情下医嘱,再将药品送到患者手中,叮嘱服药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虽然事情繁多,但他每件事情都做得细致认真、事无巨细。

刚进方舱时,这里还在建设中,流程、制度以及各类设施都有待完善。学生们和老师一起搬运物资,消杀、运送垃圾,协助医护人员做病区患者的信息登记、核对、采集核酸等工作,常常要忙到深夜。虽然辛苦,但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让大家更加团结,信心更坚定。研究生赵乐成说,“遇到困难时,同学们都相互鼓励,大家共同努力,熟悉管理流程后工作渐渐步入正轨,现在每个人都充满干劲。”

青春有担当,志愿正当时。第四临床医学院的学子同奋战在一线的广大医务工作者、疫情防控人员一道,冲锋在前,他们不负韶华,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和当代医学生的使命担当。


8小时3台心脏急诊手术 看着患者转危为安他们安心交班


11月8日凌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手术梯队心血管病组为患者实施心脏介入手术。


“我这没什么大碍了,放心吧!”11月8日6时许,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缓冲五病区,69岁的张岚给远在上海的女儿报着平安。就在几个小时前,她刚经历了一场生死考验,命悬一线时,该院急诊手术梯队心血管病组和缓冲五病区医护人员合力将她救了回来。

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新医大一附院建立了由心血管病中心、骨科中心、妇科中心、消化血管外科中心、神经外科中心、消化病中心、泌尿中心、眼科、耳鼻喉科、颌面外科等组成的急诊手术梯队,全力保障急危重症患者救治。

11月7日21时30分,73岁的李贵因持续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由克拉玛依市紧急转诊至新医大一附院。经检查,老人心脏前降支血管99%重度狭窄,血管几乎全部堵死,随时可能发生心脏猝死。该院急诊手术梯队心血管病组负责人马翔立即带领团队于子翔、李晓洋、石文界、刘立勇、桑加拉等6名医护人员直奔手术室,为老人实施心脏介入手术。历时40分钟,手术成功,老人前降支血流恢复正常、胸痛明显缓解,病情转危为安。

11月8日凌晨零点,第一台手术刚结束不久,76岁的吴玲因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紧急转诊到新医大一附院。当时心率已下降到每分钟不足40次,随时有心跳骤停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危险。时间紧迫!医生于子翔和护士刘立勇迅速赶到急救·创伤中心,为患者开展了“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50分钟,手术成功,患者心率上升至60次/分,病情恢复平稳。

刚结束第二台手术,还没来得及休息片刻,急诊手术梯队心血管病组接到缓冲五病区紧急呼叫,张岚的病情急速恶化。

张岚患有乳腺癌,合并重度主动脉瓣狭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急性左心衰、大量胸腔积液等多重症状,心率波动30—40次/分钟,呼吸困难无法平躺、反复晕厥,随时面临猝死风险。于子翔和刘立勇迅速赶到缓冲五病区,与医护人员一起抢救老人。

张岚的女儿远在上海,为不耽误救治,于子翔通过电话和老人女儿沟通了抢救事宜。在稳定生命体征后,先后为老人实施了胸腔积液引流术和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器植入术,6时许,张岚生命警报解除。

至此,8小时3台心脏急诊手术告一段落,看着患者转危为安,于子翔和刘立勇安心离开。“作为急诊手术梯队其中一员,就是要冲在一线,将患者凶险的病情化险为夷。为此,我们时刻待命!”于子翔说。


来 源:第四临床医学院、新疆日报/石榴云

责 编:余 淼

审 核:辛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