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应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中心的邀请,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组织消化血管外科中心、重症医学中心、神经外科中心、肝胆包虫外科、麻醉科等多学科专家及团队医护人员赴哈萨克斯坦,为此前该中心向新医大一附院提请跨境多学科远程会诊的患者进行线下手术指导,帮助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研究中心成功实施了该国“首例离体肝切自体肝移植术”。
12小时生死接力,完成
哈国首例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术
三年前,患者小伊(化名)被当地医院确诊为脑部泡型包虫病。辗转得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包虫病团队能做这项手术,就在当地医院的帮助下,远程联系上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此开启了漫长的3年远程治疗。 “经过3年的治疗,我们发现患者除了脑部,肝、肺部也都有泡型包虫,尤其肝脏左叶的巨大泡型包虫,导致其肝功能极差,需要进一步手术再治疗。”新医大一附院消化血管外科中心主任邵英梅说,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牛羊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其中,泡型包虫病危害严重,致死率高,又被称为虫癌。
“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成了当下小伊唯一可行的选择。邵英梅介绍,“全离体肝切除+自体肝移植”被视为肝脏外科的“珠穆朗玛峰”。肝脏被掏出体外“精雕”的过程中,患者要经历好几个小时的“无肝期”,麻醉团队必须保证患者的循环稳定。同时,离开人体的肝脏必须万无一失,一旦损伤无法回植,一切都将前功尽弃,需要团队精湛的技术与默契的配合,所以,自体肝移植是世界各国肝脏外科都力图突破的治疗手段。
今年2月,由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牵头,医院肝移植团队再次为小伊进行了远程会诊,与哈萨克斯坦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医院专家团队一起,为小伊定下治疗方案——实施离体肝切自体肝移植术。
7月19日,新医大一附院赴哈多学科团队和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中心多学科专家团队进行线上连线,双方多学科专家团队对患者基本情况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汇报,各位专家分别从不同学科角度对病例进行了全面分析,详细解答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中心提出的术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对术后注意事项进行了讨论和预案。 手术经过12小时成功完成。手术后,新医大一附院重症医学中心于湘友主任等专家查看了患者恢复情况,目前,生命体征平稳。
术后,两院医护人员合影
这是哈萨克斯坦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医院完成的一台备受关注的开创性手术,更是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首台离体肝切自体肝移植术,完成这项世界领先的医疗新技术,不仅标志哈萨克斯坦国立科学研究中心医院的器官移植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更是用实际行动践行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时代精神。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自体肝移植术式已完成了165例,是全球最早开展和最大体量的肝泡型包虫病的自体肝移植中心之一,还开展了公民捐献肝移植(DCD),活体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儿童肝移植等多种肝移植术式,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还将此项技术推广到青海、四川等多个省区市,实现了从技术输入到技术输出。
国界有限,生命无价
让健康之花绽放丝路
新医大一附院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中心签订了合作意向书,新疆医科大学省部共建中亚高发病成因与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医大一附院7个临床学科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医学科学中心签订了合作备忘录。专家团队还从临床专业角度做了经验交流分享。
在面向中亚、欧洲医疗服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利用自身的优势,借跨境远程医疗信息平台,提供线上远程会诊的同时,提供线下转诊“绿色通道”,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中亚国家在远程疑难病例讨论和国际合作方面已经近10年的时间,从远程会诊到直接住院,优势医疗资源不断赢得周边国家医院和患者的信任,增添了双方深入交流合作的信心。
来 源:第一附属医院
责 编:余 淼
审 定:辛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