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多管齐下创新思政教育工作
九成以上学生递交入党申请书
编者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究竟应该怎么开展,才能真正抓住学生们的心,真正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是摆在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课题。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积极探索,用开学第一堂课、创新思政教育载体、注重关爱和引导、先锋模范带动等多种方式,感染、激发学生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全院90%的学生都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上好开学第一堂思政课
让药学院每一届学生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大一新开学时,学院党委书记热娜·卡斯木教授上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热娜·卡斯木教授生动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向学生们证明: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党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悉心教育和培养,就不可能有今天的热娜老师。作为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热娜·卡斯木在1994年被组织选派赴日本留学。五年后以优异成绩结束留学生涯的热娜·卡斯木,婉拒了日本大公司、制药企业开出的年薪百万、名车等诱人条件的极力挽留,毅然回到了祖国。热娜·卡斯木说:“当我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冲动。那一刻我才深深意识到,这里才是我生命的根。”
二十年前出国留学时,热娜·卡斯木总有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她说:“虽然当时的国家实力不是很强,但留学生很要强,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树起中国人顶天立地的感觉,不能给国家丢脸。但今天我再出国,外国人对我们点头哈腰,另眼相看。这种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因为我们日益强大的祖国。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无比自豪和荣耀。”热娜·卡斯木教授和学生们分享自己的人生感悟:一个人只有心中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才能够充满力量。一个人的理想也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才会更有价值。
药学院举办的第一堂课活动至今已有十年时间了。第一堂课不仅成为了学生们理念信念的启蒙课,更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进头脑”的生动实践。在第一堂课的感召和影响下,思政教育从文本进入到学生心中,并内化为学生实践的方向和准则。大三学生热娜古丽·艾力就是听了第一堂课后,找到班级辅导老师主动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大一时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热娜古丽·艾力说:“第一堂思政课让我感觉热血沸腾,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方向。教育我怎样做一个有远大理想、德才兼备的人,今后可以为祖国做哪些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和载体
高校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切实加强思政课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这是思政教育能否真正发挥教育引导功能的关键所在。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抬头率不高,内容不适应学生需要的问题,药学院采取了多种办法,创新讲课方式。学院首先从学生会成员中挑选出表达好的优秀学生代表组成学生宣讲团。在老师的引导下,围绕爱国主义、民族团结、远离极端宗教等内容,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从自己理解的角度,用年轻人更熟悉的语言习惯、更易于接受的表达方式,对同学们展开宣讲。此外,药学院还不定期地请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党员班干部回到校园,给学弟学妹们上团课,邀请社会成功人士进课堂访谈,增强学生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药学院党委副书记塔西丁·热西丁说:“这样的思政课,学生们往往听得聚精会神、课堂气氛火爆异常。学生宣讲抓住了同龄人之间更容易沟通的特点,学生们乐于接受,能引起热烈的讨论和思考。成功人士的人生感悟和经历,跳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刻板说教,而变得鲜活有趣,更富有感染和影响力,学生们爱听、想听,更乐意去实践。”
同时,药学院还注重充分用好网络阵地,给学生们输送正确的营养、健康的营养。药学院将QQ、微博、微信称为“三群”,“三群”建设就是通过新媒体与学生们随时沟通、交流。针对大学生思维活跃、视野开阔、视角敏锐、善于思考的特点,在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的基础上,抓住学生们的兴趣点,利用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困惑,更有期待”的思想特点,在解疑释惑的基础上注重价值引导,做学生们的知心人。2016年,药学院将“三群”构建成全方位沟通、及时高效的信息通道,更多让学生参与进来,谈看法、交流思想,而不再仅限于简单的通知发布、流于形式,筑牢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使线上线下形成了良性互动。
药学院利用各种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课、生动形象的事例、人气教授亲身示范,还通过网络与学生互动,传递正能量,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了家国情怀和自强精神,受到学子们的热捧。受此影响,越来越多的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2013级1班和2班,2014级1班和2班,四个班级的学生100%都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教育+实践,润物细无声
信息化时代,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现由抽象概念灌输到生动表达叙事的转变,以达到“润物细无声”和“水落石出”的效果。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药学院的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和学生党员们在其中发挥的模范表率作用密不可分。2016年1月寒冬时节,药学院的几名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牵头,在校园内发起了一场为少数民族同学吾买尔江·艾则孜捐款的爱心募捐行动。来自阿克苏地区库车县的吾买尔江·艾则孜是2015级2班的学生,因查出患有“白血病”无奈休学,而高昂的治疗费让整个家庭不堪重负。为了挽救年轻的生命,药学院各支部党员带头,积极为同学募集善款,在网上发帖求助、通过媒体宣传呼吁、全院师生踊跃捐款,历经近一个月,共筹募了26万多元的爱心款,帮助吾买尔江·艾则孜渡过了难关,让干枯的生命之花重新绽放,从中更加凝聚了各民族同学之间的深厚情感。这些发生在校园里的真人真事,感染和教育学生的效果更加润物细无声。
2014级2班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善于曾因在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上出色的志愿服务,获得了“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2016年7月,她积极报名参加了新疆医科大学组织的下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当善于来到和田地区墨玉县胡木旦村,看到新疆医科大学“访惠聚”驻村工作队的党员干部们一心一意为老百姓服务,将脏乱差的村容村貌换新颜的时候,内心深深地被震动了。善于说:“我看到工作队的老师们正在给村里人修建幸福巷,一边是破破烂烂的老房子和街道,一边是崭新的规划和建筑,那种对比特别强烈,我很感动。尤其是当老乡们见到我们来送医送药、健康义诊的时候,都亲切地拉着我像对女儿一样,我更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今后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发挥表率作用。”
回到校园之后,善于经常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同学们分享,善于的经历、经验和满满的收获也点燃了更多同学的热情,受到鼓舞的同学们纷纷加入志愿服务的行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
帮扶关爱每一名学生
在药学院,“关爱每个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关切重点学生、关照学生发展”已经成为领导集体的核心理念。“不放弃每一个孩子”也是药学院对学生和家长们的郑重承诺。
有一名学生因为挂科较多留级进了2014级2班。刚开始这名学生懒懒散散、尤其喜欢睡懒觉,不参加早读,上课迟到也是家常便饭。班主任常占瑛找到这名学生谈心,了解到他是因为不喜欢药学专业,失去了学习劲头,才有些破罐子破摔的情绪。为此,常占瑛经常和学生沟通交流,给孩子讲大学青春时光多么宝贵,要懂得珍惜;药学专业对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今后的就业方向和领域等等,常占瑛还找来这名学生的父母进行深入沟通,并发动同宿舍的学生干部监督他每天按时起居。在老师、父母和同学们的共同帮助和鼓励下,孩子的情绪有了明显转变,心态也变得积极向上了,现在正在努力备考英语过级。
药学院第四党支部书记、四级辅导员阿依努尔·阿不都热依木说:“每一个考入学院的学生都是经过了刻苦学习奋斗,带着父母的期望来的。作为学院的老师,一定要真心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帮助每一名学生跟上集体前进的步伐。让每一名学子的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用亲近自然健康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才能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内心。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心与心的交流。”这是药学院领导集体对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解。
让大三学生海米提·雪克来提最难忘的一件事,是有一天夜里,自己突发急症疼痛难忍,被同学们送到医院急诊室抢救。学院党委书记热娜·卡斯木教授得知消息赶来时,湿漉漉的头发上还缠着毛巾。她忙前忙后安排检查、办理住院手续,并垫付了8000块钱的押金。学院的其他领导、老师们也都守候在急诊室里帮忙协调、照顾,等他们离开急诊室时已经是凌晨六点。海米提·雪克来提至今提起这件事还是很感动:“学院领导和老师们对我们每个学生都像是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真心关爱,让我们觉得就是一个大家庭,特别温暖,我也特别愿意为这个家庭付出自己的努力。”
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句话明确指出了高校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国和自治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相继召开,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破题”给出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药学院党委书记热娜·卡斯木:“高校教育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德’,这是让你奋起向上的力量、支撑着你勇于克服困难的动力。所以我们把立德树人放在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的全过程,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开展深入细致的工作。一定要让‘德’发挥基础性的关键作用,把教和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德’是核心和根本。”
(辛萍审 药学院提供图片 余淼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