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视察新疆时强调,“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思想政治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课程,是解决“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根本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在青年学生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载体。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育功能,引导广大青年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物质精神基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高校立德树人全过程,引导教育各族青年学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着眼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广泛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增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自治区党委、政府坚决落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民族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促进各族干部群众深入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巩固发展各民族大团结,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好新疆高校民族教育工作,要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方向发力,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高校思政课要紧密结合“四史”学习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明新疆地方史》等课程,在理论层面讲清楚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共性是事物之间包含的普遍性质,个性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质;共性决定着事物的基本性质,个性则揭示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在实践层面,结合丰富的史实、真实案例讲清楚各民族共同缔造、共同巩固、共同发展伟大祖国的历史。切实引导各族青年学生增进共同性、尊重差异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共同性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的家庭成员。我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非凡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历史和现实昭示,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高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认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引导各族青年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深刻认识民族团结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意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新疆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真正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深入贯彻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作。积极挖掘传承各民族向上向善的优秀文化,激发各族群众热爱新疆、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践行胡杨精神、兵团精神,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历史和现实印证,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分裂思想的渗透颠覆,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想观念,才能进一步坚定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高校教育要充分运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引导各族青年学生深刻认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要正确认识主干与枝叶的关系,牢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精神基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要坚持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感恩党的关怀、厚植爱国情怀,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高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讲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新疆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凸显,逐步融入国家向西开放总体布局;准确把握新时代对口援疆工作方向和重点,聚焦新疆各族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疆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新疆社会大局长期稳定向好,社会呈现繁荣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引导各族青年学生感恩党和国家,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信心决心,坚定不移跟党走。
历史和现实证实,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走向共同富裕。高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功能,紧密结合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讲清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用经济社会民生各领域的发展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有效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民族领域可能发生的风险挑战,才能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提供重要保障,才能不断实现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各民族根本利益,才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复杂斗争中不断坚定新疆各族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积极引导各族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深刻认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疆各族人民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上所取得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深刻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社会主义新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新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新疆各族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历史性胜利。(张旭亮系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刘娟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师范学校讲师)
来源:今日新疆
责编:董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