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患者的治疗目前面临几个难点,两肺间质性改变持续进展,使用常规免疫调节剂效果不是很好;还有一些抗体阳性,需做哪些进一步检查?”
“考虑患者有免疫缺陷,我觉得有几个方向,一是可以再做一次气管镜……”
7月27日9时许,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自治区中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在李风森的组织下,医护人员经过一番激烈讨论,为患者制定出进一步诊疗方案。
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李风森(右一)和团队讨论重症患者治疗方案
“看到患者非常痛苦,特别是年轻患者因呼吸道疾病失去生命,对我们医生来说,内心是非常痛苦和无奈的。”今年60岁的李风森是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带头人,也是新疆呼吸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
从医3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形成了基于西北方域特色关于肺系病诊治的独特学术观点和思想,在慢阻肺、间质性肺疾病、病毒性肺炎呼吸疑难疾病的诊断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首次提出慢阻肺“快”“慢”不同表型,创新性纳入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先后针对慢阻肺炎、哮喘等疾病治疗研发了8种医疗机构制剂,制定了《中西医结合肺康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技术规范》,大大提高了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水平。
当日,开完疑难病例讨论会,李风森匆忙赶到名医工作室,预约的患者早已等在候诊区。
“益气固表丸吃了没?”
“都按时吃着呢,感觉好多了!”
听到患者反馈,李风森欣慰地笑了。益气固表丸是他和科研团队花费了十年研发出来的,用于治疗慢阻肺的中药复方制剂,于2020年完成科技转化,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在他看来,想成为“大医”,需从患者利益最大化出发,通过科研,推动防治关卡前移,节约医疗负担和社会成本,最终让患者受益。
十几年前,将益气固表丸的方子设计出来时,李风森心里并没底。为证明其有效,他和团队夜以继日实验研究,收集了大量的药物实验数据。后来,他们发现,这个方子不仅能延长慢阻肺发作的间隔时间,减轻发病症状,发病时间也由之前的5天左右缩短到3天,这让他们坚定了研究下去的信心,直至药物上市。
为解决制约新疆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缺少平台和专业团队的瓶颈,作为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慢阻肺研究负责人,李风森集合全疆中医西医呼吸医师,领衔创建了新疆第一个呼吸病重点实验室和新疆第一个呼吸病专业团队,将新疆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的整体水平推向了国家一流学科。
李争、荆晶、徐丹、王晶、马红霞、姜敏、罗建江、刘慧芳、王玲、江道斌……提起自己的科研团队,李风森无比自豪。目前,该团队已累计获得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等30余项自治区级科技项目;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持制定行业标准3个,形成中医特色治疗慢阻肺技术2项,获批医院制剂8个,包括已完成成果转化的益气固表丸。目前,由李风森主持的,基于呼吸系统传染病防控的新疆公共卫生关键技术研发与防疫体系建设专项已进入收尾阶段。
“人生不可能无限延长,我想在身体状况良好时,尽量多做些工作。只要能给患者减轻一些痛苦,我就满足了。”自治区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李风森说。